全国服务热线156-0036-6678

其他行业检测

微析检测 ● 一个综合检测服务平台,让检测更简单!

  •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

  •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的变化来定量分析物质浓度的方法。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
微信咨询
全国热线156-0036-6678

详情介绍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的变化来定量分析物质浓度的方法。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目的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快速地定量分析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微量物质的精确测量,为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紫外吸收线性检测还有以下目的:

1、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降低检测限。

2、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

3、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检测时间。

4、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原理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是基于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进行的。该定律表明,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和光程成正比。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部分光能,导致透射光强度减弱。通过测量透射光强度,可以计算出溶液的吸光度,进而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样品溶液置于紫外光束中。

2、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3、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溶液的浓度。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所需设备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需要以下设备: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2、样品池:用于装载样品溶液。

3、标准溶液:用于制作标准曲线。

4、移液器:用于准确移取样品和标准溶液。

5、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条件

进行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样品池的材质和光程。

3、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纯度。

4、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5、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步骤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2、将样品和标准溶液依次置于样品池中。

3、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4、绘制标准曲线。

5、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样品的浓度。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参考标准

1、GB/T 6283-2002 《水质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碘量法》

2、GB/T 17378-1998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GB/T 18204.2-2014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GB/T 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5、GB/T 5009.11-2014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6、GB/T 5009.12-2014 《食品中铅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7、GB/T 5009.13-2014 《食品中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8、GB/T 5009.15-2014 《食品中铜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9、GB/T 5009.17-20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0、GB/T 5009.18-2014 《食品中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样品和标准溶液应避免光照和高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标准曲线的绘制应选择合适的浓度范围和吸光度范围。

4、仪器校准和清洗应定期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检测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结果评估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的结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通过对比实际值和测定值,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检测结果的精密度: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

3、检测结果的线性范围:评估检测方法在特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

4、检测结果的灵敏度:评估检测方法对低浓度样品的检测能力。

5、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评估检测方法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应用场景

紫外吸收线性检测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1、环境监测:如水质、大气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

2、医药行业:如药物含量、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3、食品行业:如食品中营养成分、污染物含量的测定。

4、化工行业:如化工产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测定。

5、科研领域:如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的定量分析。


北京微析技术研究院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微信咨询
北京微析技术研究院
返回顶部